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

警惕金融消费假"维权" 金融消保大咖说帮你远离黑中介

发布时间:2023-02-28 10:53: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8日讯由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推出的《金融消保大咖说》节目于今日播出,本期节目的话题是“识别‘黑中介’非法本质,共护清朗金融消费空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与金融机构打交道日益频繁,必然会带来消费纠纷、金融维权。一旦出现金融消费纠纷,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依法维权,但也有少部分消费者“病急乱投医”,总想着寻求“捷径”来解决问题。

中国经济网记者近日在街采中发现,不少消费者都听说过“代理维权”“代理投诉”,并且知晓所谓的“代理维权”不合法且存在风险。但就如果陷入“黑中介”陷阱后如何维权,不同消费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多数人选择报警或求助司法途径解决。


(相关资料图)

对此,平安银行北京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部副总经理孙媛在节目中肯定了消费者的做法。她表示,消费者如对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存在疑问,应当通过正规渠道提出合理诉求,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公布的全国统一服务热线、官方网站或服务柜面等渠道反映诉求,直接与金融机构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通过行业纠纷调解组织调解,或根据监管权限向当地银保监分局、金融工作局等金融监管部门反映,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事实上,“黑中介”非法代理不仅应被大力打击整治,更应在源头上得到遏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看来,净化金融市场环境,遏制非法代理维权,需要金融消费者、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

遏制非法代理维权需三方共同努力

面对“非法代理投诉”中介,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与公安机关建立有协调合作机制,让不少“非法代理投诉”中介锒铛入狱。

据监管部门公布的案例,2019年,被告人张某、谢某璐分别在网上发布广告称:有偿代客户追回经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的钱款,并要求客户提供转账流水、身份信息等材料。事后,二人直接或通过他人,除了向中国人民银行投诉第三方支付平台为非法网站提供结算服务,并通过向第三方支付平台投诉、施压、胁迫等手段非法获取退款并从中牟利。张某、谢某璐分别招揽了被告人李某、赖某某、王某参与实施至中国人民银行及第三方平台公司投诉、查询客户订单等行为以完成退款,张某一方涉及实际退款人民币116994元,谢某璐一方涉及实际退款人民币143264元。

尹振涛分析称,上述案例涉及“黑中介”非法代理维权。金融消费者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是正当行为,但“黑中介”是通过非法的手段、方式和方法代替消费者维权,这是一种违法违规的行为。“借钱也好,其他的金融行为也好,都是有合同规定、有金融业务相应规定的,但是‘黑中介’以各种方式胁迫金融机构,造成非法代理维权的存在。”

在尹振涛看来,部分非法代理维权涉及的金额相对不高,“黑中介”借助技术手段后,金融机构较难发现问题,且“黑中介”在非法代理维权的过程中有利可图,让他们选择铤而走险。

那么,面对这种隐秘性较高、有较大识别和打击难度的犯罪行为,应该如何应对呢?在尹振涛看来,遏制“黑中介”非法代理维权需要金融消费者、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

首先,金融消费者应远离“黑中介”。尹振涛提醒金融消费者不要贪图小利,即使通过“黑中介”获得了一定利益,也是非法获利,这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

此外,金融机构应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内部的管控制度,及时发现相关问题,给予金融消费者提示,并上报金融监管部门,必要时协作配合公安机关。

同时,尹振涛认为,金融监管部门应从整个行业层面来完善监管制度体系,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也应该通过一些科技技术手段,通过预警提示,不断发现可疑线索,这对净化整个金融环境会有很大的帮助。”尹振涛说道。

勿轻信、勿传播“非法代理投诉”

孙媛解释称,打着代理维权旗号的犯罪分子,先以了解案情为由要求消费者提供银行卡、身份证、保单等重要金融信息,然后利用消费者银行卡账户,截留占有消费者钱财,更有甚者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开展洗钱等违法活动。无论是要求消费者委托非法代理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还是修复征信等行为,最终往往都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比如,某些看似有效的故意拖延偿还信用卡欠账的非法代理维权攻略,实际上消费者往往要承担逾期滞纳金及罚息等后果。央行也多次发文提示,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等说法,消费者花钱“洗白”征信终将“越洗越乱”,到头来影响个人信用。

据孙媛介绍,近年来,为进一步遏制非法代理维权,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如北京、河南、山东等多地的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开展了打击金融领域非法代理维权灰黑产业行动,让不少“非法代理投诉”中介锒铛入狱。

目前,很多金融机构也积极响应监管号召,纷纷成立打击金融黑产专项工作组,与监管、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形成联动模式,对违规代理维权进行网格化、属地化的精准打击。在多方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刑事立案、行政打击、训诫教育等手段,有效处置涉黑案件,有力打击了非法“代理维权”黑色产业。

同时,对消费者端,监管和金融机构也不断加强教育宣传和风险提示,形成持续时间长、触达方式多样、立体的警示氛围,让消费者了解“代理维权”的非法本质、套路手段和危害等等,自觉警惕黑中介的陷阱。“比如平安银行今年就针对黑中介发起了‘2023清朗行动’,号召广大消费者们树立风险责任意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共同维护金融市场正常、清朗的秩序。”孙媛称。

在此,孙媛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三点注意事项。

第一,要树立理性的金融消费和投资理念,接受正规持牌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拒绝非法承诺保本保收益等违规执业行为。应该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征信异议申请、融资成本、抵押、担保等金融概念,掌握一定的金融常识。在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前,要充分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内容,详细阅览合同条款和注意事项,明确知悉消费者权利和义务,谨慎签字确认。购买保险产品要符合自身风险保障需求和经济能力,使用信用卡或贷款类产品应考虑借贷成本和还款能力,投资理财产品应符合自身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

第二,要树立依法维权意识,警惕参与“非法代理投诉”可能面临的风险隐患,对于“非法代理投诉”勿轻信、勿传播。消费者如对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存在疑问,应当通过正规渠道提出合理诉求,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公布的全国统一服务热线、官方网站或服务柜面等渠道反映诉求,直接与金融机构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通过行业纠纷调解组织调解,或根据监管权限向当地银保监分局、金融工作局等金融监管部门反映,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强化个人信息保护。金融消费者要注重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轻易将本人身份信息、通讯信息、家庭信息和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等金融信息泄露给他人,或者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相关手续,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使用或买卖而遭受损失。消费者如果发现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等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寻求帮助,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当发现不法组织或个人通过互联网平台捏造事实、散播谣言的,可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如发现不法分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职务侵占、寻衅滋事、诈骗、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节目简介:

《金融消保大咖说》节目是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号召广大网友争做金融好网民,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推出的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系列公益课堂,2022年-2023年计划播出10期。节目旨在传递科学的投资理财理念,防止人民群众受骗上当,引导金融消费者正确使用金融服务,倡导理性消费投资。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东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